

新聞資訊
江鹽集團董事長胡世平:以鹽為基,吃改革飯,走創新路
- 分類:集團要聞
- 作者:
- 來源:上海證券報
- 發布時間:2023-04-10 12:28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2023年4月10日,江鹽集團IPO時間。
江鹽集團董事長胡世平:以鹽為基,吃改革飯,走創新路
【概要描述】2023年4月10日,江鹽集團IPO時間。
- 分類:集團要聞
- 作者:
- 來源:上海證券報
- 發布時間:2023-04-10 12:28
- 訪問量:
視頻拍攝、制作 :賈立歆、方晶
制 片:薛婧
江鹽集團董事長 胡世平
記者:劉禮文
“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,企業領導人都要發揚企業家精神。”江鹽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胡世平對記者如是說。
搶在全國鹽業體制改革前,率先啟動集團層面混改,成為十八大以來全國鹽業混改第一單;嗅到新能源產業大機遇,迅速多點布局公司新能源版圖,構建高成長發展路徑……胡世平自2009年進入江鹽集團,見證并參與江鹽集團的整個改革發展、轉型升級全過程,他深有感觸地說,企業只有改革才會有活力。
談及江鹽集團為何能成為“嘗鮮”全面注冊制改革的“幸運兒”?胡世平概括了“三個氣”:率先混改的勇氣、涉足新能源的銳氣、以鹽為基的底氣。
發揮產業優勢
多點布局新能源賽道
江西宜春近年來因鋰而興,被譽為“亞洲鋰都”。江鹽集團也乘上了這股新能源發展的東風。
宜春樟樹,是江鹽集團的鹽礦基地大本營。在地下780米至1300米,埋藏著豐富的巖鹽礦。開采時,工人將水注入巖鹽層制成鹵水,不僅能分離出達到國家食用標準的鹽產品,鹵水中的“雜質”目前在行業內也成為可提制碳酸鋰的工業原料。
作為江西省唯一的純堿工業企業,江鹽集團年產60萬噸純堿工程是省政府重點支持配套江西省新能源產業的強鏈、補鏈項目。在胡世平看來,公司未來最大的價值在于,結合江西省豐富的鋰資源和鹽資源,從上端切入原料市場,下端切入鋰電,再延續至儲能發電。“既契合國家的新能源戰略,又貼合江西省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。”
“碳酸鋰是鋰電池的原材料,每生產1噸碳酸鋰要用到2噸輕質堿。近年來,全國鋰電產業大爆發,僅宜春地區,每年碳酸鋰的需求量將近80萬噸。”胡世平稱,傳統化工企業的輕、重制堿產能比是3:7,而江鹽集團能做到6:4,甚至7:3。
良好的產業優勢,吸引新能源龍頭企業客戶紛至沓來。
身處“鋰都”,江鹽集團深度融入鋰電產業鏈的優勢;毗鄰贛西,則讓公司迅速觸達光伏玻璃產業新賽道。
光伏玻璃需求打開了純堿“天花板”。“重堿是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材料,每生產1噸光伏玻璃需要用到0.4噸左右重堿。”胡世平認為,隨著光伏發電的崛起,整個市場對純堿的需求還將不斷提升。
“鹽穴發電”,是新型儲能領域又一個熱門關鍵詞。即采用空氣壓縮法,將用電低峰期多余的電力保存至鹽穴大倉庫,待到用電高峰期,再將其釋放出來帶動發電機發電,形成電力資源的高效利用。
“以傳統鹽業務為基礎,我們向下切入了碳酸鋰賽道,今后還將進一步延伸至儲能發電。”據胡世平介紹。
江鹽集團廠區
重視科技創新
持續降本提質增效
地理便利造就了需求端優勢,技術領先與循環經濟模式則讓江鹽集團坐擁成本端優勢。
“江鹽集團幾十年發展下來,靠的就是低成本模式這一絕招,一直走到今天。”胡世平說。
“江鹽自有6億多噸鹽資源儲量,建有國內目前規模位居前列、功能強大的鹽鹵調配中心。除天然堿外,純堿綜合成本業內最低。”在談到生產工藝時,胡世平用了“吃干榨凈”來形容。
據胡世平介紹,公司采用的鹽鈣聯產制堿技術非常“綠色環保”,整個流程不發生廢水、廢渣排放,形成井上井下閉路循環。“在建的鹽化園區熱電中心集中供熱項目,不僅滿足自身生產熱電氣的需求,而且還可以對外銷售,預計建成后能產生蒸汽300萬噸/年并上網發電。”
胡世平表示,目前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要求,已經從過去單純的技術創新提升至科技創新,并要形成核心競爭力。為此,江鹽集團除了α-硫酸鈣外,還在嘗試合作研究碳鈣循環礦化原創技術,試圖對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綜合利用。
除了產品工藝創新外,胡世平認為,生產環節也要創新,數字化智慧化是大勢所趨。
2021年,集團重要子公司江西晶昊鹽化有限公司投資2500萬元,大力實施“5G+智能工廠”示范建設項目,著力提升企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。目前項目已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。另一家子公司富達鹽化60萬噸/年鹽產品智能化改造工程預計今年底投產。
胡世平認為,到最后,數據流要引導智慧生產和經營管理,整個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要實現智能化,助力實現國有制造業企業的降本提質增效目標。
成功試點混改:
大大激活國企內生動力
江鹽集團卓有成效的戰果與公司此前混改密切相關。
2015年,江鹽集團銳意改革,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屬企業混改落地“第一單”。
“吃透了改革精神、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支持、江西省國資委主導實施。”在胡世平看來,這三點是江鹽集團混改工作“開花結果”的法寶。“當時,江西省挑選了3家國企率先試點混改。但最后,只有江鹽集團混改成功了,而且改得非常徹底。集團整體改制,沒有保留母體,依法依規完成職工安置后,按自愿原則承接了所有老員工,承接改制前全部債務。”
此次江鹽集團的混改試點,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其中首次設計核心骨干員工持股方案備受關注。“在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的建議下,我們啟動了140余名核心骨干員工持股,大約占員工總數6%的骨干持有公司近6%的股權,這對后來穩定骨干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。”胡世平稱。
2016年,江鹽集團又以整體變更方式完成股份制改革,這為公司上市、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奠定了堅實基礎。胡世平透露,2017年,鹽改落地后,整個市場競爭白熱化,行業利潤大量外溢,專營利潤大幅下滑。“第一輪混改融資近7億元,如果沒有這筆錢啟動產業鏈延伸項目,后面在全國鹽行業中突破重圍、實現市場化轉型和產業升級根本不用想。”
從最新業績來看,改革有效激發了企業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。江鹽集團凈利潤2020年是3895萬元,至2022年增至4.2億元,增長近10倍,有底氣還有銳氣,江鹽集團前景可期。
文章來源:上海證券報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底部備案
版權所有 : 江西省鹽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贛ICP備15012905號-2 贛公網安備36010802000453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南昌 此網站支持ipv4 ipv6雙向訪問